选对工长根本不芒果体育会装修焦虑

  而提起装修,也有一批人的名号算的上响当当,那就是来自江苏和安徽的装修师傅,简称:

  他们因干活儿细致、漂亮在业内颇负盛名,甚至很多装修公司拿他们当卖点宣传。

  我们特地采访了几位就职于住范儿的苏皖工长,希望让更多人知道他们曾经的故事。

  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为明清家具的原材做足了储备,海外的硬木资源通过朝贡和海外开采的形式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,这其中就包括高级硬木家具会使用的黄花梨、紫檀木。

  但海禁制度阻断了民间和海外的贸易往来,那时进口的木料不会流入民间使用,而是进入国库储藏备用。直到1567年废除海禁制度,优质的进口硬木才在民间流传开来。

  而当时的手工匠人们因为明代初期颁布的一系列政策而摆脱007,恢复自由身,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进行劳作和创作。

  海外贸易同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,更多有钱人应运而生。尤其是富裕的江南地区,更是在引领奢侈品消费的潮流。

 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,匠人们恢复自由身后潜心创作,再有名贵木材的加持,当然也成为大家争相追逐和攀比的奢侈品之一。

  一件件精美的家具通过匠人之手完美呈现,在文人眼中,他们不再是目不识丁的粗人,而是手艺高超的优质乙方。

  有的文人亲自设计家具图纸,由匠人制作完成,他们相互交流、影响,大部分精致完美的家具均由两者合作而成。

  恰逢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空前繁盛,以苏州为首的江浙地区文人们更是卷王之王,成片的园林为家具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。

  明清家具的繁荣为苏皖地区的木作打好了坚实基础,祖辈通过手艺在曾经的时代站稳脚跟、受人尊敬,匠人之心刻在了他们的DNA中。

  即使在20世纪中期最困难的日子,他们也坚信“荒年饿不死手艺人”,加上木作的基础,在盛产木工的地区,每四家就有三家从事木工相关的行业。

  木工行业自古以来就划分明确,一般按照大木工、细木工进行工种划分,现今木结构建筑比较少,装修界的木工师傅一般在最初是从事建筑门窗、家具的制作。

  苏皖地区的宗族观念很强,从徽州祠堂的地位就可见一斑:祠堂是徽州民居中最重要的建筑,是家族重要的活动中心、聚落成员的精神生活中心。

  而苏皖师傅的手艺如同这无坚不摧的宗族聚落一般,一辈辈的传承下去,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

  他们奉行“学徒制”,一般前三年的学徒生涯都是在为师傅打下手,三年后方能上手与师傅一起工作,再与师傅进行三年的实操后,才能出来独立接活儿,这一套流程下来,手艺相当扎实。

  但本地的工作始终有限,再加之从事同行业的人数过多,有些人决定出去看一看,游走各地寻找生意。就如同祖辈这位安徽师傅:“而徽之小木匠,争列肆于郡治中,即嫁妆杂器,俱属之类”。

  苏皖人民从来都不怕背井离乡,与手艺一同被流传下来的,还有祖辈们敢打敢拼的精神。

  在装修业刚刚兴起的90年代初,第一批苏皖技工纷纷去大城市寻找机会,北京便是他们的首选之一。之后经同族、同村人的介绍,更多人来到北京,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。

  “细致”、“讲究”、“服从性高”,是业内人对于苏皖技工的评价。如同几百年前那样,一代苏皖人再次用坚实的手艺在装修界打响了名声。

  有了知名度,苏皖师傅更加爱惜羽毛,宁可做的慢,也要做的细,甚至连衣着穿搭都力求整洁、干净。

  如同挑选产品时会对大牌有更多青睐一样,虽然住范儿在招聘工长时会更加倾向苏皖师傅,但在此基础上还有更高的要求。

  比如标准化装修要求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,个性化装修要求有8年以上的别墅、平层工作经验,在北京本地有房、车更好,侧面证明了师傅之前的事业算是有所成就。

  而非苏皖的工长在苏皖工长主导的市场中,能有与他们相似的行业经验,更能说明他们的水平。

  木工出身同样是加分项,虽然整装行业中,木工的活儿集中在吊顶、新建龙骨墙上,但是木工的三大基本功:下料、识图、放线分别对应着家装中的算量、按图施工、测量放线。

  每周一次的工长大会会对上周期的工地进度、质量、服务问题进行总结,之后会进行排名、奖惩,同时布置下周期工地管理重点工作。

  前几天刚刚落成面客的也是一本对内的教科书,工艺流程标准均在此处规定、展示,方便工长们理解、执行。

  即使在访谈中,每一位师傅都表示,愿意让下一代继承衣钵,将苏皖技工的手艺与精神一起流传下去。

  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,似乎在写字楼里吹空调、做PPT才是“政治正确”,而需要深入一线,靠手艺生活的蓝领,成为了儿时“如果不好好芒果体育学习,就会像他一样”的反面例子。

  装修的市场一定会更标准化,更多的装企会选择用工艺标准来约束工人,使得交付成果都在及格线之上。

  而优秀如苏皖技工的工人们在数量减少的同时会逐渐流向高端市场。这是市场的选择,也是高度标准化的今天,他们被记住的方式。

  苏皖技工或许会成为过去式,但他们对装修行业的贡献会被人们记住,比如记在今天的这篇公众号里。